文化习俗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已经渗入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广泛的应用到文化习俗,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设计的艺术氛围,同时还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建筑工程的艺术气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现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
文化习俗;建筑工程;艺术设计;影响
(资料图)
文化习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普遍的应用文化习俗这一元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艺术设计的品味,满足现代社会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能够获取较多的社会经济利益。
1文化习俗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在生活中产生艺术。对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给人们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以外,同时还具备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仅限于人们生存的环境,它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习俗。建筑物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形式,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切实反映,只有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可以将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习俗反应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其次,文化习俗可以为建筑艺术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不同的建筑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它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建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地方政府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文化习俗的应用,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进步得到有效的促进,在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地方的文化习俗,两者之间是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不能够分离的。
2建筑设计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
2.1建筑艺术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建筑艺术大多都以古代建筑为核心,因此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中。首先从建筑风格中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扬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国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建筑艺术都无法彻底的彰显出来,这种建筑创意得到肯定,导致东方建筑艺术单调、缺少创新;而欧美人的个性则十分张扬、具有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没有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所以欧美建筑都十分具有个性、审美价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其次,可以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中体现出来:对于东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砖木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围起来形成的一个密闭式格局,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深沉以及内敛,这种建筑风格与东方人的为人处事以及价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2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艺术上很容易产生歧义
我国地域广泛,且跨度较大,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民族在文化习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在建筑艺术上也很容易有矛盾产生,而产生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多导致的。第一点就是利益趋势,这让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的;第二点就是地域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还有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对建筑艺术有所影响的,这样就会让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合,人们也更乐于将自己的文化习俗拿出来新事物去进行比较,最终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认可的,对外来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难以接受。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范围,随着现在民族的不断融合,与人类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习俗的进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精华,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建筑。
2.3为使建筑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应当让文化习俗相互融合
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对于各种建筑中精华和优点进行充分的汲取和有效的借鉴,尤其需要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建筑优势的借鉴和重视,这一项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艺术风格过程需需加强重视,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够受到普遍的欢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深入,彼此之间的文化习俗也能够进行相互的借鉴和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国家文化习俗融合之后形成的优秀部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设计当中,并以此作为设计建筑艺术风格的灵感,同时为了加强设计的与众不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造的,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艺术。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古,可以增加我国建筑艺术和别的国家的建筑艺术等风格相统一,有利于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艺术品位。通过建筑艺术的逐渐融合,促使国外的建筑中蕴含我国的建筑文化习俗,同时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体现着国外的建筑设计风格,这样一来,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文化习俗的融合基础上,对建筑的这种设计理念能够逐渐的接受。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彼此的文化习俗做到相互尊重和借鉴,从而提升本国建筑艺术设计的水平,促使建筑艺术设计效果更加的丰富多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鉴赏呈现不同的看法,从而促使建筑工程体现不同的艺术设计。由于人们审美视觉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存在不同,因会建筑工程设计对文化习俗的应用,促使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孙英明 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程宏.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10).
[2]胡礼庆.探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0).
[3]张玮玮.浅谈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文学与艺术,2011(2).
关键词:住宅设计建筑艺术
讲求“性能价格比”
从福利房到商品房,冲破计划模式,设计师不再受面积的束缚,而是开始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切实注重人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如在住宅设计中,采取“动静分区”和“公私分离”的手法,开始讲求起居厅的设计。这些对提高未来住宅的设计水平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随着市场的某些炒作,住宅设计中的一些作法变得很不理性。例如,有些住宅中起居厅的面积达到60~70平方米,卫生间甚至达到18平方米,空间大得令人不能接受。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人的行为尺度和心理接受尺度为基准的。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息和氛围,甚至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感觉自身的渺小,居住空间显得冷漠、僻静。其结果是,人们花钱购买住房,却又未能获得相应的功能与质量。这就涉及到了“性能价格比”这个基本概念。
福利住宅讲求面积的大小,而商品住宅更注重功能和品质。未来,人们购买住宅,将以买到了什么样的功能品质和有哪些服务为主要参考批标,而不是买到多少平方米的面积。住宅消费讲求的是花钱买更多的功能和更舒适的享受。衡量未来每套住宅的价值,其功能和品质将成为成交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的住宅设计应当更加理性和务实。
住宅面积的增加无疑会带来其功能的改善,但无功能目标而盲目扩大面积,那就是“大而无当”,也就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功能增量,就“性能价格比”而言,是不合适的。因而,未来的住宅应当特别强调功能的增量,即随着面积的扩大,功能随之升级,套内的功能不断增加。例如,一个简单的客厅演变为一个客厅和餐厅,卫生间的设备也由洗盆、便器、浴盆老三件演变为化妆、淋浴等更多的功能,又有可能将各种设备分区使用。浴室除满足生理需求外,还可变为休闲空间。住宅面积增加了,功能随之提高,舒适度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年来,随着商品住宅的发展,住宅面积有了稳定的扩大,一套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住宅一般为90~120平方米,各种尺度均较适宜,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再扩大套内面积,则应当相应增加套内功能,改善和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包括增加书房、休闲空间、贮存室、设备间、家务间等。
提高住宅设备的配置水平
住宅设备及其设计与安装的精品化,对实现住宅的功能增量起着重要作用。考察亚洲近邻日本和“四小龙”国家和地区,他们提供给普通公务员居住的住宅,每套面积标准一般控制在70~110平方米以内。但由于设备配置周全,住宅部品优良,管道走向布置合理,获得了较高的舒适度和方便程度,居住生活质量较高。
我国未来住宅的设计,将重点转向提高住宅设备配置方面。要获得一个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注重套型内部平面空间关系的组合和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日照及自然光。其生理卫生价值极高,对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未来住宅的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还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这些也必将引起设计上的创新。
(2)隔声问题在我国的住宅设计中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中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隔声技术包括空气隔声和固体隔声两部分。住宅内,人们可忍受噪音约40~45分贝。为达到这一指标,必须增加门窗的密闭性,并改善墙体构造。多年以来,由于对住宅楼地面的固体传声问题重视不够,住宅内隔声效果较差。在未来的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3)热环境是直接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对各种采暖方式的研究和采暖系统的开发各具特色,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
就其综合效果而言,我们提倡相对集中的采暖方式,但应当改为双管系统、分户计量的方式进行。这种相对集中采暖方式的热源供应,既可以组团为单位,也可以单幢楼或居住单元为单位来组织。
套内集中空调的模式也被普遍看好,但要考虑住户的经济承受力,并努力减少室内噪音。
近年来,欧洲先进的节能技术不断地被介绍进来。经历了20多年的大量研究和实践,欧洲在住宅节能方面探索出了很有成效的方法。其中,以低能耗、高舒适度的住宅节能技术尤为突出。该项技术通过使用功率非常低的辅助采暖和制冷设备,既可调整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状态,又节约了住宅的综合造价。此项技术在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中,有望得到应用和推广。
(4)住宅室内污气及有害气体的排除,是居住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在有效排除厨房、卫生间的污气和有害气体方面仍不尽人意,高层住宅竖向烟风道形同虚设,串烟、串气、串声现象十分严重,且直排热水器屡屡出现事故。居住套内排气、排污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大系统,尽管装置很好,但由于排风管道或烟道不畅,其设备与设施同样可能达不到功能目标。
未来住宅的通风系统设计,将重点解决烟风道技术问题,研究开发新型专用的烟风道系统和接口配件,形成完整的竖向排烟气的成套技术产品。水平直连排出烟气的作法,具有简便、直接、高效的特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采用。预计此项技术完善后,将在我国未来的住宅建设中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采暖和空调房能够及时补充和更换新鲜空气,预计未来住宅中,将采用补新风式冷热交换空气补充装置。此项技术也会在未来的住宅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5)住宅中各种管道布置的不尽人意,一直制约着我国住宅品质的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暖、电、气各自为政,造成住宅内各种厨卫管道无序空行。在商品住宅中,这种影响也始终没有消除,各种管道尽管经过精心包藏,仍问题丛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住宅厨卫整体功能品质的提高,影响了厨卫整体化、集成化技术的进步。未来住宅设计将以“自家管道不到邻居家去”和“压力管道出户”为原则。
各种管道穿楼板是造成住宅跑、冒、滴、漏的主要根源,在商品住宅中也是一种产权不清的表现,这种现象必须改变。解决的办法是,在下沉楼面和楼面垫层中铺设水、暖气各种水平管道。解决水平管道铺设的办法是设置管道墙,将所有的设备沿着管道墙进行布置,并将各种水平管道放置在管道墙内。
建设集中管井是现代住宅设计中的一种成熟的作法。为了净化室内空间,减少由于压力管道给住户带来的干扰,明晰产权,属公共使用的设备管道应当设置在套型以外,以便于设备的安装、维修、抄表及设置其他一些家用设备(在日本,管井内设置各种表具及热水装置)。管井可以放大尺寸,扩大进深。尽管面积加大了,却将极大地改善住宅内部的空间环境。
关注“绿色住宅”
所谓“绿色住宅”,应当是健康、有益、节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住宅。它的基点应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营造健康、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营造文明的居住环境。“绿色住宅”是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概念。
“绿色住宅”不仅注重住宅和居住区等硬件建设,更重视人们文明生活方式的软件建设。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自然,提倡重复利用,努力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以创造一个绿色生活环境。
未来住宅设计的首要目标,应是营造“绿色住宅”,服务于“绿色住宅”,以“绿色住宅”这个硬件支撑“绿色生活”这个软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居住区基地外部和内部的自然条件,如保留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保护古树和文物古迹,继承文化特色。
(2)要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内。未来的住宅设计,将会创造一切硬件条件,让人们尽享大自然的赐予。不仅套型设计着重调整各种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尺度和色彩也将更符合人的情感需求,而且将通过设计师的创新,改善居住的舒适程度,努力营造一个绿色环境。例如,通过增大窗口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色景观;采取增加保温隔热手段或防热隔膜玻璃等措施,把不必要的热量拒之室外;通过会“呼吸”的绿色建材,不断改善和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让居住更为舒适;通过及时更换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鲜,等等。
通过优良的设计,在住宅中重新引进自然通风的概念,将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例如,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
(3)“绿色住宅”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即最大化利用了最小化排废。这与“节制”和“节省”有本质的区别。大自然赋于我们各种资源,在技术、经济有保证的情况下,利用各种资源为人服务,供人享用。在享用和接受服务时,一切浪费都是犯罪。但“节制”和“节省”同样也不适宜。我们提倡的最大化、有效化,是要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对不可再生物质要十分珍惜,并着重开发各种替代产品。例如,实施垃圾分类,对分类后垃圾按照有机、无机、有害、无害物质分门别类回收,以达到最小排出量和最大化利用。又如,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气象环境等。这些都是未来住宅设计中必重视的问题。
此外,采用绿色建材、环保建材和无放射性建材,对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对建材及产品、设备的“绿色认证”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4)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是住区未来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核心。如果没有绿色生活意识,“绿色社区”的建设也将无从谈起,已建好的也将被破坏。要在社区的建设中,开展对住户居住行为的引导,并有效加以规范,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垃圾分类,自爱自洁,邻里和睦。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的必需,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和一种时尚。此外,还要在社区内组织起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组成由政府、环保组织、物业管理和业主参加的联席会,发动志愿者参加,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区,让环保观念和行为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呼吸“长寿住宅”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不期而至。鉴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努力创造一种充满自力、自信、健康、向上的老年区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日本在住宅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把住宅作为全寿命过程中适应老年人居住的模式,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当有老年人居住,或者房屋主人进入老年之时,可以把普通住宅变更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住宅。此类住宅称为“长寿住宅”,这是一种适应人们居住行为变更的住宅类型。具体的作法很多,其中包括进行潜伏设计,需要时则可开墙、凿洞及安装扶手、警报、呼唤等设备。当老年人与年轻人合住时,此类住宅可分可合,形成“两代居”的形式。当然,此类住宅最基本的要素是,在开始规划设计时,就对老年人的需求给予充分的考虑,如预留足够宽的门洞、过道,供轮椅回转。在这方面,绝不吝惜、节省,而是做足、做够。据调查,对老年人而言,约有70%~80%的事故是发生在卫生间内的。因而,他们特别注重卫生间内各种设施的设计与安装,充分考虑使用的方便和安全,在遇险时可有效地救助。但消除地面高差,对日本的传统住宅来说尤为困难。
由于我国4:2:1(老人:成年人:子女)人口结构比例,成年人负担过重,社会必须负担养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社区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应是一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老年社区内创造一个供老年人自助、自立、自娱、自我服务的环境,变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让老年人不仅仅是领先各类设施养老,而是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我国老年社区的开发建设蕴藏着无限商机。
关键词: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园林建筑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涉及建筑、设计、美学、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能够使园林建筑更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使园林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造一个生态良好、功能齐全、美丽怡人建筑空间。
1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原则
1.1 生态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首先要考虑环境的因素,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条件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建筑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大气环境设计合适的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从而使园林建筑能够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相适应、相匹配、相吻合。使人工艺术与自然艺术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可以利用现有的地形、地势、地貌减少后续的工作量,比如,保留现有的山丘、河流、湖泊、绿植,使之融合到之后的园林建筑设计规划中,减少对土地的动土更改,减少施工量,也是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的有效方法。只有注重生态、保护生态、因地制宜,才能使园林建筑艺术设计更加科学化与人性化。
1.2 功能性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比如,亭台的设计要满足遮风挡雨的功能性,园林中的桌子、凳子要能够使人更好地休息,厕所的数量、位置要方便人们的使用等。园林建设艺术设计功能性的实质就是人性化,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从人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设计布局和细节上,全面考虑人们的实际需求,满足园林建筑的实用性,让人们在游玩观赏中能够更加舒适便捷。
1.3 观赏性
园林建筑艺术一方面是美观性,另一方面是人文性。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考虑园林建筑的美学性、观赏性,比如,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外观设计也是各不相同,亭台楼阁等各个建筑都要根据不同的美学进行设计。建筑的线条、颜色、布局都要注重美学性,建筑的构造布局也要与周围的环境还有绿植相辉映,使园林建筑的整体能够极具观赏性。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
1.4 可操作性
园林建筑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也要注重园林建筑施工的可操作性。园林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环境,尽量保留现有的地形地貌、湖泊、河流、绿植,与园林建筑相搭配,体现建筑园林的整体性,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又可以节约施工量,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提高效率。
2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
2.1 园林建筑与环境的搭配协调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要注重与环境搭配协调,与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适应、相融合,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能够达到很好的完整性。比如,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水榭等各个类型要合理布局、合理搭配,园林建筑的园艺,各种植物的搭配也要与整体园林建筑环境相匹配。
2.2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园林建筑之间的空间处理也很重要,比如,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空间处理常用对比手法,比如,大小对比、色彩对比、阴影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这些对比手法的巧妙应用,能够使园林建筑有更好的空间美感。园林建筑的艺术设计也要注重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注重园林间的层次排序,比如,门洞、窗口、廊坊以及路径的设计,注重层次感。
2.3 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
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更要注重园林建筑的布局设计,好的布局会使园林建筑设计事半功倍,同样的园林建筑,不同的布局设计、搭配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园林建筑的布局要巧妙借助周边已有的环境要素,内外结合。园林建筑的各部分要疏密有致、黑白分明,色彩阴影搭配要合理,亭台楼榭、景观、假山、水泊要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园林建筑也要以围为主,合理布局园林建筑的收与放、围与透、疏与密。只有好的布局设计,才能使园林建筑整体上显得和谐美观。
3 结语
园林建筑艺术设计对园林建筑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中要遵守生态性、功能性、观赏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具体操作中,使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注重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与布局设计,使园林建筑能够兼具美观性与功能性,使园林建筑能够真正地人性化,同时作为文化的载体,继承发展人类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韵晓茹.园林建筑设计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现代园艺,2016(9)
关键词:文化习俗;建筑艺术设计;联系;影响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艺术文化气息和内涵,建筑设计人员开始联系文化习俗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我国的文化习俗是我国五千年来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国家民族气息。在建筑工程中加入文化习俗这一元素,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艺术气息,还可增加城市中具有艺术特性的建筑,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文化习俗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1、艺术来源于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仅仅是遮风避雨,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所以传统的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形式上的设计,都要能直接反映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习俗。将传统保留下来的文化习俗运用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中,不仅是人们对文化习俗的传承,也是文化习俗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表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国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也是人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得来的,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是对艺术的尊重,更是对人们切实生活的直观反映。
2、文化习俗可以为建筑艺术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
将文化习俗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工程的设计中,每项不同的建筑工程就有其不同的艺术内涵,它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人们精神文明的享受。将不同的文化习俗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具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习俗,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欣赏水平。在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于建筑本身蕴含的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将文化习俗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会促使人们对于该建筑的投资购买。这样不仅提升了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还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可观的经济来源,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化习俗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建筑艺术设计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文化习俗的不同,对各地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最为明显的就是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从古代建筑来讲,由于西方思想比较开放,体现在建筑上就是比较大胆张扬的风格,具有很明显的个性特征,没有一丝一毫的思想束缚,使人看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东方建筑恰好相反,中国古代的建筑依据的文化思想大部分来源于儒家,自古崇尚中庸的思想理念,因此东方建筑大多是中规中矩,建筑艺术单调,没有过多的个性体现。从建筑材料方面分析,西方国家善于用砖石等材料,例如埃及金字塔、欧洲传统的教堂等;但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以木头为主,这点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故宫等建筑。可见,文化习俗的差异会导致建筑艺术设计明显的差异。从建筑格局方面分析,西方国家的建筑空间格局大多是向高空发展,建筑风格恢弘大气,十分壮观;中国古代建筑格局都类似于北京四合院式的封闭格局,例如北京明清宫殿、典型的四合院。
2、文化习俗差异导致建筑艺术上容易产生歧义
由于发展的时期和地域文化的不同,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建筑艺术上难免会有一些分歧,这些分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利益观的不同,每个建筑设计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建筑设计思想,对于建筑自身的利益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建筑艺术的不同源于利益观的不同;第二个原因是对建筑艺术的理解程度不同,审美也不同,所以在看待建筑物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两个原因导致文化习俗的差异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接受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建筑艺术审美,并开始文化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建筑艺术设计也逐渐开始吸取各种文化习俗,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建筑艺术更上一层楼。
3、文化的逐渐融合使建筑艺术内容更丰富
众所周知我国文化习俗有许多种形式,为了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升华,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将不同的文化习俗融合起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各个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和筛选,然后将其加入建筑艺术设计中,从而不仅能够体现我国各种各样的文化习俗,还促进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建筑设计师还可以参考国外的文化习俗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如借鉴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恢弘大气和创新性,并将其融入到我们国家的建筑特色里,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促使我国的建筑更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来越高,将文化习俗巧妙地融入到建筑艺术设计中,使我国的建筑艺术更加具有艺术特征。文化习俗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艺术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虽然文化习俗的差异会导致建筑艺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这样更能突出我国建筑艺术的特色,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建筑艺术的差异,只要我们取长补短,将文化习俗融合后再体现到建筑艺术中去,将会体现出我国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孙英明.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188.
[2]程宏,王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5:151-152.
[3]周驰.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建筑遗产,2013,02:22-23.
[4]吴倩.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07:44-46.
装饰纹样主要通过各项组成结构对建筑特色进行展现,取材内容非常宽泛,内容形式多样,在中国建筑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在传统建筑中设计人员常通过装饰纹样对建筑艺术性进行展现,形成系统、完善装饰体系。在传统建筑中人们常在门窗、梁柱、檐口、房檐等位置雕刻人物、花鸟、山水等,通过装饰纹样的绘制消除建筑的单调性,提升建筑的美观效果。上述装饰纹样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或神话故事,或历史人物,或寓意吉祥,或期盼平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表现效果各不相同。上述不同风格、特色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生命力,让死板的建筑灵动起来,从本质上丰富了现代化建筑的精神文化体系,对建筑表现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上述装饰纹样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运用。现代设计中通过对传统结构的分析对建筑中的纹样进行选取,将建筑艺术通过纹样进行展现。随着装饰纹样设计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人们对纹样认识的不断深入,当前纹样的类型已经逐渐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冰裂纹等几大类。苏州博物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上述装饰纹样设计理念,在馆庁内部构架、展台等上镶嵌吉祥纹样,让建筑馆与文物相得益彰,将文化知识的沉淀,给人一种悠扬、优雅的感受。该馆建设中将装饰纹样应用到了许多方面,使建筑整体与苏州文化特征紧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建筑馆的传统文化气息,让人们在视觉上了解传统文化魅力,加深了对文化的感知。
2雕刻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雕刻艺术设计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有效改善了建筑的整体风格,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国建筑雕刻艺术历史渊源流长,雕刻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有效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传统建筑装饰雕刻艺术设计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木雕主要是对建筑结构中的柱、椽、梁等木质结构进行图案雕刻,通过不同手法、技术等将纹路、文字、图案等展现在木质结构上,形成一种古朴灵秀的淡雅之美,增添雅舍雅风,有效改善了建筑结构的感染力。石雕主要是在台阶、石碑、石狮等石头结构上的雕刻,常通过钻、凿、刻、磨等处理手法完成,将图案展现在石头结构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砖雕是在砖结构基础上刻制图案、花纹等,以砖为画板对生活进行标绘,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将雕刻技术非常好的融入到了现代建筑,尤其是石雕和砖雕技术。设计人员常在特色民居、园林景点等场所进行雕刻技术应用,有效改善了上述建筑的展现效果,提升了建筑结构的艺术性。除此之外,在雕刻艺术设计应用到现代建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在上述基础上形成了钢结构雕刻、水泥雕刻技术等。设计人员依照现代化建筑内容需求,将雕刻技术与现代化建筑元素紧密融合,从根本上改善了现代建筑表现效果。当前民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常选取木雕艺术作为主要装饰结构,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气息。这种雕刻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了现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展现效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总结
装饰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原有传统设计特征,从色彩、纹样、雕刻等多项内容出发,融合现代化建筑装饰元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风格体系。人员要不断加大对现代建筑元素的分析,将传统装饰艺术内容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孕育出新的民族形式,从本质上提升建筑艺术生命力,加速建筑艺术设计发展进程。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艺术设计;应用
灰空间在我国建筑应用中已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及非常丰富的应用经验,社会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建筑质量的需求以及建筑艺术需求的增长,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如何增强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仍是目前建筑行业建设主体所需重点研究及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灰空间内涵
世界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均会产生相关的中性因素,该因素的产生介于两种极端之中,可有效缓和事物之间的相关矛盾,使各事物之间达到一定的协调性,这一中间事物便被称之为“灰空间”。灰空间作为理论知识而言首次由日本的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该理论具有两种含义。其一,以色彩而言,“灰”即色彩,若各种颜色混合且色彩难以分辨时,则将该类中性色彩称之为“灰”色,若将空间比作色彩,则室外为“白”,室内即“黑”,二者过渡空间即为“灰”[1];其二,以空间而言,建筑内外空间并重且互相交融,因此在二者协调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渡空间即为灰空间,该空间一般呈现半室外、半开敞、半封闭等特征,一定程度上抹消建筑内外界限,使空间形成统一整体。
二、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机能权限,部分限制性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空间私密性,但与此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交流与沟通,灰空间这一空间形式在建筑应用中可将建筑某部分或某元素向外延伸,弥补空间权限,现代建筑内外过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将空间环境系统构成统一整体,起相互连接作用[2],因此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改善建筑艺术功能,跨度障碍,保证建筑内外部之间的相互连接性。灰空间作为室内及室外的插入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间氛围,烘托建筑空间的意境及形象,增强人们的视觉层次感,对于建筑艺术设计这一因素而言,人们对于建筑美的感受首先便体现在对建筑的视觉体验之上,灰空间在设计时可根据现有空间的设计感对乏味且呆板的空间形象实现丰富性设计,提升整体空间视觉感受及层次感,除此之外,灰空间还可加强建筑外部环境的景观效果,将花卉、植物以及相关商业环境进行有效融合,增强景观形象感。
三、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灰空间视觉艺术处理
建筑室内外空间在建造时,室内及室外之间的联系不应单单表现在对自然光线的需求,还应注重对自然与光线的艺术结合,若空间内部及室外视觉缺乏联系则会导致人们丧失大量的外界信息及景观消息,影响人的思维反应能力,因此建筑师在对视觉环境进行设计及改善时,可增强灰空间视觉主义点,对室内各个面实现艺术设计,避免单调感,增强设计艺术感。灰空间的视觉艺术处理不仅可表现在自然及光线的艺术结合,同时还可表现在应时布置的处理及设计中,在灰空间设计中,可应用植物、花草等植物实现视觉巧借艺术,建筑属自然且真实的境域,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应时布置景观可在一定时期内发挥其最佳艺术表现力[3],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表现状态,给人们以舒适的视觉体验,营造特殊空间艺术氛围,实现良好生活环境的建设。例如,南京图书馆在建设时,其屋顶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创造,屋顶中部施行一大一小椭圆造型,其间有一切点,两侧用直线型钢架连接各对应节点,因此构成该建筑灰空间结构,在光影的衬托下,可使建筑更加具有视觉艺术感,富于立体性。
2、灰空间功能艺术处理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灰空间在应用过程中其艺术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因此为建筑本身增强了一定的实用功能。例如,住宅建筑阳台空间一般而言均与房间卧室空间相互连接,一般情况下,阳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晾晒衣物及储存物品等形式上,而若阳台面积较大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作为人们休闲的场所或摆放植物及花卉的场地;除此之外,住宅建筑中还有部分阳台可作为厨房的采光区域[4],从而增强厨房的应用空间,提升厨房的可应用性。光亮度是指对发光面明亮程度的表现,在建筑灰空间功能艺术处理时,材料光亮度可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如在室内及室外的相隔材料选择时可选择光通量高的材料,室内及室外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可将室内外景观相互连接并扩大室内采光面积,从而满足室内用光需求,满足功能艺术需求。
3、灰空间环境空间艺术
现如今在居住区内,各地充斥着众多多层及高层建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扩大导致现阶段建筑形式逐渐呈现纵向化发展,因此现代灰空间在处理过程中应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体现人文因素,故本文以广场空间形式为主进行分析。就广场基础要素而言,广场即活动空间,广场空间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化,如风格及外部环境等等,其功能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特征,其中活动功能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对广场进行建设时,相关人员应注重多因素结合[5]。建筑居住层中,各设计师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时,可利用现代技术来改变居住区的生态及空间环境,可将外部大气候引入内部,增强居住区的环境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对屋顶部分的建筑外壳进行立面处理,若建筑物屋顶呈几何模型时,可对其实现墙上显示区分,增强空间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及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不断增强,灰空间作为现代建筑重要表现形式在建筑艺术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应用效果,灰空间的建筑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灰空间视觉艺术、功能艺术以及环境空间艺术层次等方面,其合理应用有利于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促进灰空间在现代建筑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承辰.张谷英村古建筑群“灰空间”的保护与传承[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戚澍.城市公园滨水环境中灰空间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刘梦昕.“灰空间”在文化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李伟浩.现代铁路客运站“灰空间”设计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
[5]林涛.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建筑的灰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5.
关键词:文化习俗;建筑风格;设计;影响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在具备美的前提下,将艺术语言融入其中,最终使整个建筑变得具有审美价值且十分形象,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个性化和形式美,体现出传统文化以及时代感。假如以建筑物的功能作为标准,建筑艺术大致可以分成具有的建筑、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住宅建筑。从总体上讲,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是紧密相连的,都是将审美性和实用性相互结合。对于一个建筑物而言,它的主要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活、娱乐场所,因此,建筑物的首要功能是要实用;而建筑物的审美价值则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慢慢展现出来的。这种建筑艺术是整个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通过平面设计、空间组织、造型结构、空间质感以及室内装饰、雕刻、绘画设计等各方面体现出当今人们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
二、文化习俗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在生活中产生艺术。对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给人们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以外,同时还具备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仅限于人们生存的环境,它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习俗。建筑物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形式,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切实反映,只有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可以将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习俗反应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第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建筑艺术也在逐渐进步。这种经历过时代变迁的建筑艺术可以将经济、艺术、文化、技术等多方面融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元素被逐渐融入到了文化中,将当今人们的文化习俗更好的体现出来。第三,文化习俗可以为建筑艺术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不同的建筑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它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因此,那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它的地方色彩,将这种特色作为旅游资源,往往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习俗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艺术不断发展,而建筑艺术则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习俗,两者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三、建筑设计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
(一)建筑艺术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建筑艺术大多都以古代建筑为核心,因此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中。首先从建筑风格中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我国有几千年历史,在这几千年中,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扬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国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建筑艺术都无法彻底的彰显出来,这种建筑创意得到肯定,导致东方建筑艺术单调、缺少创新;而欧美人的个性则十分张扬、具有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没有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所以欧美建筑都十分具有个性、审美价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很好的将他们的思想观体现出来。其次,可以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中体现出来:对于东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砖木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围起来形成的一个密闭式格局,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深沉以及内敛,这种建筑风格与东方人的为人处事以及价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而西方建筑材料通常都是以砖石为主,整体呈现的是一种柱石结构,其建筑物的寿命也比东方建筑要长很多。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期间,这种建筑风格最为突出,基本上都是单个的空间布局,在受到文化习俗冲击的同时,体现出西方人崇尚科学以及个性的精神,将这种文化习俗完美的融入进建筑艺术中,很好的表现出来。
(二)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艺术上很容易产生歧义
由史以来,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各地区的民族之间非常容易因这种文化习俗的不同而产生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导致的。第一,因为受到利益的趋势,让建筑艺术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第二,由于地域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也会不一样,再加上思想理念以及价值观的影响,这种矛盾就更容易被凸显出来。但随着现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们会把自己的文化习俗与新事物做出比较,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选择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很难接受这种外来事物以及外来的思想观念。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范围,随着现在民族的不断融合,与人类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习俗的进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进步,就必须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精华,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建筑。
(三)为使建筑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应当让文化习俗相互融合
为了能够更好的宣扬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应当兼收并蓄,取其各种建筑的精华以及特点,特别是在对于不同文化习俗、不同民族的建筑方面,尤为应当注重这一点,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如今,全球早已步入经济时代,各国正在不断加深之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建筑艺术设计应当把其中优秀的部分作为自己的设计灵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尽可能让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的风格融为一体。通过这种不断融合,让东方建筑中蕴含西方建筑文化,同时也让西方建筑里包含了东方建筑的特有元素,让不同地域的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这种不同文化习俗的建筑设计理念。因此,各国与各国之间,不同种族与不同种族之间应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把对方好的一面吸收、学习,转变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使建筑风格、建筑材料趋于一致,这样便可以让最终的建筑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而导致的,它是人们审美区别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能动性的一种突显。在文化习俗方面,不应当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才造就了世界上不同的建筑风格。因此,对于世上那些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建筑设计,我们应当吸收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各国与各国之间还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让这种文化相互传播、相互学习,不同领域都有一种属于它自身的特有元素,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应该用包容的心去接受这些文化,让世界变得更小,创下建筑史上的丰功伟绩。
参考文献:
[1]程宏.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10)115-119
[2]胡礼庆.探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0)225-226
[3]张玮玮.浅谈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文学与艺术,2011,03(2)145-146
【关键词】文化习俗;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风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方建筑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建筑也主要是指古代近代的建筑。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化,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的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特性,使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风俗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风俗文化下的人们思想产生差异,这是人们认识不统一,意见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不同的文化风俗下,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会不同,这也必然会导致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建筑不仅作为一个为人们挡风遮雨,为人们提供温暖安全的房子而受到人们的依赖,它还作为一项极具欣赏价值艺术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一、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
东方建筑主要指古代中国的建筑,西方建筑主要是指西方古近代的建筑。几千年来,中国人长期受到儒教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在国民意识里形成了抽象的儒家理论。中庸,仁恕的道德规范始终主导着中国人的建筑理念。很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民族创新得不到真正的张扬展现,这就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与宗庙寺院建筑为主的比较单一的建筑格局。而在这一点上,欧洲国家的建筑比我们丰富的多。欧洲人性格自由奔放,个性突出。这在巴洛克式建筑中体现的尤为尽致。中国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以砖木材料为主,四合院封闭式的群体空间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的风格,从古代到近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我们保守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建筑更着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价值和儒教思想相统一。西方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石为主,整体框架主要都是柱石结构体系,所以相比较我们中国的建筑,它的寿命比较长。另外在建筑设计空间上看,西方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是与我们的建筑空间很大的区别。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都很好的体现了欧洲人开放张扬的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东西方建筑的差别主要体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造就了东西方人们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东西方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化,是世界风俗文化交流,相互渗入的结果
如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基本趋于一致,但不会相同。材质都尽可能采用砖石,水泥,混凝土结构。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建筑质量的考虑。但就现在建筑伍德艺术风格上,东西方的融合较为深入。我国很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贝津铭等,他们都非常虚心的吸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都是将东西方建筑艺术糅合成一的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贝津铭的香山饭店。这些现代建筑的瑰宝,无一不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糅合。它们都不是单一体现东方或西方的风俗文化,建筑风格。而是基于东西方建筑风格艺术的精髓,又经过大师们的创新发展而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佳话。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地风俗还是各异,但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之间不再相互排斥,相互不理解,而是都多了一份包容。我国传统的含蓄,中庸建筑风格,也在西方建筑风格,风俗文化的影响下,渐渐变得开放,流畅,风格也趋于多样化,艺术欣赏价值更高。
三、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艺术的设计需要更多的包容与谦虚
历代以来,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动,二是因为各地风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别,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不同使人们的意见产生分歧。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这在我国历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也更易为我们理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风俗文化的融合与同化,进而价值观,文化理念趋于统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审美范畴,和人类民族融合的进程是同步的。世界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不同文化风俗下,我们建筑艺术要取得杰出的创举,必须做到百花齐放,兼容并包。必须更多一分包容去接纳不同的建筑风格,多一点谦虚,虚心去向不同的建筑艺术去学习,取长补短,优化我们的作品。
由于时代的发展,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交流内容的广泛化,当代建筑风格相差越来越小。建筑风格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分析不同文化风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通过比较很容易的出来。我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古代的建筑都有遗址,遗迹存在,风格迥异。即使当代,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虽然各地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同化。但仍能体现出不同文化风俗下,不同的风格。各种风格都有其优缺点,去劣存优,取长补短,是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程宏,王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9(10).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二十年[J].古建园林技术,2003(4).
[3]刘玉超,罗大为.建筑艺术与生活[J].民营科技,2010(1).
[4]周洪军.感知与对话――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J].魅力中国,2010(10).
[5]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卷(1期)
一、灰空间的概述
灰空间是在红、黄、白、绿、蓝等色调的基础上倾向于灰色建筑装饰物。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界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建筑师提出。可以理解为灰色的空间,如果应用黑白灰三色对空间进行描述,可以将封闭的空间理解为黑空间,将开敞的空间理解为白空间,灰空间理解为黑空间和白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属于一种半封闭版开敞的状态。总而言之,建筑中的灰空间凭借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建筑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联系在一起,灰空间在不孤立的条件下避免了对室内外空间造成约束。总之,建筑中的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空间和连接空间。
二、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增加建筑实用性
灰空间的应用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建筑机能缺陷。比如在住宅建筑内,通常阳台跟卧室之间是相连的,这种阳台为生活阳台,主要功能为晾晒衣物。当生活阳台的面积比较大时,还具备储藏功能和装饰功能,人们可以将储物柜放置在合适得位置上,或者在阳台上摆放盆栽植物等;还有一种阳台为服务阳台,主要和厨房连接,这样既可以用于厨房采光,还能使厨房的空间增加。
2.增加建筑的艺术意境
建筑物中应用灰空间有助于增加人们的视觉层次感。通常,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感受取决于对建筑的第一印象。灰空间设计中应用了光影等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物的形象,使建筑更加形象、生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和人们的视觉层次感。在给建筑物设计灰空间时,可以在现有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分析空间中空白、单一的部分,然后再对其进行更加丰富的设计,以提升建筑空间的整体层次感和人们的视觉感受。不仅是室内空间,灰空间还可以对建筑外部的环境进行装饰,通过丰富建筑外部的绿色植物、花卉等景观,将自然景观跟建筑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建筑物的视觉感受更加形象、立体、自然。
三、灰空间在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1.底层架空式灰空间处理
住宅建筑是城市建筑的主要类型。绝大部分城市住宅建筑群远离泥土和自然,应用的混凝土元素较多,因此人们都希望享受到植物带来的清新和泥土的气息。以传统民居为借鉴,利用檐廊和廊棚给予人们自然的享受,现代城市建筑可以借鉴这一特点,在实际建筑中应用 雨棚的处理方法,实现住宅底部的架空式设计。新建小区可以应用现代的技术条件改变居住区的小气候,为人们提供更关阔的活动空间,使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将建筑生态理念融合到灰空间创作中去,为城市住宅指出新的设计方向。
2.开敞式的灰空间处理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已经遍布我国各地的居住区内,并呈现出了纵向化发展的趋势。现代化的灰空间在处理过程中比较重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设计分析的形式主要是广场空间形式。建筑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一些灰空间设计,比如亭台、楼阁、轩宇等。图1为路界处的一处休息厅,呈现出的构图为纵向三段式,分别是顶盖、亭身和基座。顶盖是伞形的,主要表现了我国铁艺艺术的魅力,亭身是仿古的六根柱形,基座由三层石阶组成。休息厅周围没有设置围栏,亭内也没有座椅,这样人们的视野就会比较开阔。这种开敞式的空间设计就属于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
3.屋顶花园式灰空间处理
在设计居住区建筑物的时候,可以向内部注入外部的大气候,通过现代技术来改变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传统建筑的住宅外立面应用横向设计方式,现代建筑都应用纵向设计方式,因此庭院和天井等空间就变小了,人文景观也相对变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在建筑结构外立面上下功夫。针对高层建筑而言,每隔一定楼层设计空中庭院,在两栋建筑中间设置空中连廊。采用立面的方式对建筑屋顶的外壳进行处理,当建筑屋顶的模型为几何形状时,可以有效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感。
4.景观电梯和景观楼梯的灰空间处理
高层建筑室内具有明显的封闭特征,无法和大地和自然接触。景观电梯和景观楼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景观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外部的自然空间,景观楼梯不仅成为建筑中重要结构造型,还使人们体会到不行的感受,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灰空间,对于城市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灰空间艺术设计进行细心观察,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建筑技术,使灰空间设计更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消费时代;绿色建筑;空间构成;解构主义;
Abstract: the consum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a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quality constantly improve, but climate constantly mutations and natural disasters to the human warning, the fas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e is that we live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pursuit of art true essence of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can"t forget to go gree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road. The modern city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with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land and facilities continuously exhaustion is also facing a close ZhuanTing of bad luck, the resulting large industrial FeiDe will g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brought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umer age do green construction art design needs us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nalysis. In its historical premise,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ea, the use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s, facilities with new recreational and ZhanChen function, to meet new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
Keywords: consumer age; Green building; Space composition; D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043 (2004) xx-xxxx-x
在消费时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作用。建筑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如何将大批的废旧工业厂房进行二次开发、再利用, 不仅起到保护工业遗址的作用,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更是目前城市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通过搭建互动的桥梁,最终打造灵动的文化景观空间。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绿色再生空间,打造出具有特点的景观的空间?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进入分析和探讨,来寻找我们的答案。
1消费时代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艺术设计
1.1 绿色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
消费时代下绿色建设设计的提出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与消费密切相关,而当代经济下倡导的低碳经济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更是一种对社会、对后代子孙负责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就是人们的居住生活空间——建筑。绿色建筑的出现,正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绿色建筑的定义为: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标志着需要采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方法,才能使建筑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最经济的手段,把我们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栖境。
1.2 中国绿色建筑艺术设计现状及趋势
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现在还处于初期,很多地方还不完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向西方先进的国家的成熟案例进行学习与研究,同时它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在全球的发展都是很有前景的,设计是面向国际的,做适合人类需求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国深圳南海意库是中国首个绿色地产的典范。
消费时代下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未来提高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绿色建筑的生态环境需要设计的支持与引导。其在中国消费时代的发展中想要崭露头角,必须要建立完善良好的设计氛围才可以。
2中国绿色建筑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现状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反战还远远没有国外的先进,有许多的因素制约着,包括融资和设计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快速的消费时代中,建筑的更新换代速度更是飞速发展,如何合理设计建筑构成,并降低能源与资金,使各方面资源都得到好的配置也是我们设计师面临的重要困难。
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行业还处于发展之初,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解决。首先是国家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其发展受国家政策的支配。第二,其设计缺乏灵活性。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进行设计。
2.2 解决途径
绿色资本。为了解决绿色建筑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一种新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融资渠道出现了,它就是绿色资本。美国 EMSI 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总裁兰君凯博士(Kenneth Langer)给出了定义:绿色资本(Green Cap)是一项专项融资服务,为了节约能源,成本还贷,主要为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提供融资服务,以解决绿色建筑开发初期的成本增加问题 。在中国,绿色建筑如果能够在融资方面获得优惠,将会极大的促进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