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热!了!
昨天又是被高温掌控的一天
(资料图片)
自5月26日开始
我国南方迎来了
今年首次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
广西自然免不了被拉入高温群聊
不过前两天的热只是“前菜”随着“晴场”高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控制广西台风“玛娃”也逐渐向我国逼近处在台风外围的广西不可避免要吃到下沉气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吹空调外机
副高和“玛娃”高温套装已发货
桂林市气象台31日8时43分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市区
将出现37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请做好防范。
图片来源:桂林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截图
据广西气象台预报显示,
6月1-2日,我区仍将以高温天气为主
图片来源: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当气温过高,
人体大量排汗但水分摄入不足时,
容易导致中暑。
东莞一男子出现热射病
被送往医院急救
日前,东莞市石碣医院接诊今年第一例热射病例,患者周某,连续户外作业8小时后出现头晕、大汗、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被工友发现后拨打120送至石碣医院急救。
据介绍,
周某入院时已是浅昏迷状态,
体温高达41℃,
四肢震颤抽搐,
医务人员为其紧急降温、散热、
大量补液维持生命体征。
经医生诊断:
热射病可能性大。
经抢救,
周某脱离生命危险,
体温及神志恢复正常。
那么,有的小伙伴又要问了
什么是热射病,和中暑是一回事吗?
接下来,请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
高温环境下,
需格外警惕重度中暑,
“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
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
一般分为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1. 先兆中暑
高温环境中,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38℃。
2. 轻症中暑
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38.5℃,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出现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3. 重症中暑
常发生高热、无汗、昏迷,体温>40℃。通常表现为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均属于重症中暑,
其中以热射病最为严重。
热痉挛
热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患者意识清醒,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抽搐,多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间断性发作为主。
热衰竭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等虚脱表现。
热射病
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
热射病是一个
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
大家一定要提高
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
警惕性和重视性,
出现体温明显升高>38℃,
伴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等表现,
应及时识别、就医,
避免病情加重和进展。
身边的人
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 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等。
3. 给患者补水,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 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地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5.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如何预防?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1. 多喝水
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约等于3-4瓶550毫升的矿泉水。另外,可以多吃含水量比较高的蔬果,比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等,作为喝水之外的水分补充。
2. 避开高温环境
尽量在室内活动,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室内也要注意开窗通风,使用电扇、空调等电器降温。
出行时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做好防晒,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如果是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须注意个人身体状态,及时休息。
3. 警惕中暑症状,及时处理
热射病不是突然出现,而是逐渐加重。如果出现轻度中暑,比如大量出汗、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等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处理,防止情况恶化。
如果出现了中暑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小口慢饮。休息后,如不好转,建议及时就医。
时值酷夏,烈日炎炎,
最后要提醒一下: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员工的宣传和培训,
积极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切实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保障每位劳动者清凉健康过夏!
来源:广西天气、东莞疾控、桂林市人民政府官网、腾讯医典